作者:核实中..2010-01-22 17:22:47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十年前一位客人从嘉德拍到一件艺术品,十年后却将这件珍藏品重新送到嘉德,再次进行拍卖。令人惊讶的是,这件藏品的包装仍然是十年前的样子,上面的封条甚至完好无损。这件珍藏品被尘封了十年,十年间遭到“主人”的全然冷落,过着打入冷宫一般的生活,它存在的惟一价值就是静待升值。
中国嘉德书画部主管胡妍妍女士讲道:“十年间,这位收藏者仅扮演了一个很好的保管人角色,这对他来讲实在是太亏了。”当下中国数千万收藏者中将投资作为惟一目的的不在少数,对此,胡女士呼吁大家关注收藏领域的文化消费。她认为,我们应该跨出投资的局限,重新将收藏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享受收藏带来的乐趣。
一位拥有多年藏石经验的专家在谈及自己缘何痴迷于石头时说:“奇石千姿百态的形象,会激发我的怀旧情绪,而这些情绪是平时生活中很难捕捉到的。每次赏玩石头都有不同的感受,它经受千万年的坎坷磨难才到了我的手上,这种特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历史感给我很多灵感,引发我的思考,使我对当下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收藏领域的老物件大多是岁月之河浮不起、卷不动、冲刷不去的积淀物。这种穿越历史的文化内涵正是收藏之所以能够在经历无数次的危难之后“春风吹又生”的本质原因。如果投资者将目光稍稍避开“利润”二字,而将收藏作为一种文化享受,闲暇时关注一下自己的藏品,不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还可以感知历史,从而跨越现实生活的地域固定性和内容单一性,去体验另一种生存状态,满足自己的反向情感需求。
珍贵的收藏品往往独特而稀有,有些还拥有十分有趣的历史背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通过研究自己所收藏的明清服饰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衣着习惯,加深对民族服饰特色的理解;通过研究自己所收藏的老照片,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若仔细品味这文化的结晶,怎能不从中获益?
“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乎!”收藏品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无声讲述者,通过对收藏品的传承,能够使子孙后代看到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人类文明结晶,感知古代人的生活情趣,而且这种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欣赏,也会对自己的后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书画收藏大家黄定华是著名书画家黄宾虹的父亲,他的好友倪易甫精通画理,经常前来观赏古书画。每当他们谈论书画之时,少年黄宾虹总侍立一旁细听。倪翁“作画当如作字法,应笔笔分明,方不致为画匠”的教诲,影响了黄宾虹一生的创作。
另一方面,欧美国家的大部分收藏者都不同于我国这种“投资为主、消费为辅”的目的,他们倾向于视艺术品为自身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藏品达到“两情相悦”的佳境,难分难舍。南锣鼓巷有一家外国人开的明信片店,老板是一位丹麦籍老照片收藏者。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喜爱,他在中国生活了八年,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辗转国内外收集中国老照片,在收集过程中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这位丹麦小伙对自己收藏的照片非常珍爱,不忍转手,于是开了一家店,专门将老照片做成风格独特、中国味浓重的明信片。
胡妍妍女士强调说:收藏的文化投资功效与文化消费功效二者并不排斥,藏品作为商品具有自身独特性,将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的同时仍然可以享受其带来的文化洗礼,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明清徽商兼具“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双重身份,他们喜欢收藏古董和名人字画,闲暇时常常邀请文人雅士共同品赏书画,由此,他们不仅广交朋友,拓展了经商思路,而且也成为鉴定专家,留下了“亦儒亦商”的美名。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