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实中..2010-01-22 17:04:58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广州玉雕被公认为南派领头羊,无论在品种、雕工、用料等都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玉器市场逐步兴旺发展。但与此同时,玉雕技艺却逐步走向衰落,其中,玉器买卖重玉石材质而轻雕刻技术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块价值120万元的玉璞买还是不买?”玉雕大师高兆华一直犹豫不决。不买,好石料已买少见少;买,“卖石者已清楚比划出这块玉璞如何做,利润算下来很薄”,但成品上市,“买家却只辨A货B货,哪管你雕作者是大师还是工匠”。
高兆华在玉雕界被公认为是广州玉雕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曾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称号。但自从1986年从南方玉雕厂下海,执著玉雕艺术追求的他却频遇市场“玩笑”,“整个玉器市场鱼龙混杂、急功近利,大师技艺却难获市场认可”。
遭遇困境的并非高兆华一人。曾执中国玉雕牛耳的南方玉雕厂已由巅峰期的近千职工衰落至只有40多人,在职的大师们月薪也仅为两千余元。目前估算仅广州市就有数万人从事玉雕,但高兆华坦陈“像我这种能自主设计、制作玉雕的大师级人物不会超过5个”。曾以技术革新领一时风气之先的广州玉雕近十多年来停步不前,南派大师作品也不多。
玉雕莲花船可在水上漂
虽然清贫,高兆华还是最怀念上世纪60年代进南方玉雕厂做学徒的时光。1965年,16岁的高兆华进入南方玉雕厂做学徒,当时玉雕等工艺品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我们工厂是全广州第一个用空调的单位”。1956年成立的南方玉雕厂几乎集合了南中国最有名的玉雕大师,如雕琢金鱼造型成名的“金鱼钊”欧钊,他雕刻的“金鱼戏水”为国家博物馆收藏;擅雕人物座件的吴公炎;擅雕小件的潘华柱,他所雕的莲花、帆船造型薄得可在水上漂浮。
高兆华回忆,当时工厂很注重技术创新,“技术人员只要能拿出新作品就行”,他甚至每个月跑到佛山学习石湾陶瓷的做法以弥补广州玉雕人物扁平的欠缺。正是这一批艺人的创新精神,使广州玉雕无论在品种、雕工、用料等都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达到了玉雕工艺的巅峰,在中国玉雕艺术版图中后来居上,先后创作的通雕座件、镂雕玉球、组合镶嵌等新工艺独步业界。
玉器市场红火 雕刻技术衰落
然而,广州玉雕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被“撞”了一下腰,玉器市场的红火与玉雕技术的下坡几乎同期上演。
1986年,荔湾区在玉器生产比较集中的长寿路新胜街至下九路西来正街开设了一个专营玉器的集市——玉器街,发展至今,华林前街、华林玉器城等玉器经营中心每年交易额数以亿元计。广州成为继北京、上海、扬州之后的第四大玉雕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有数万玉雕从业者,广东全省的从业者更高达数十万人。
但与市场红火背道而驰的是玉雕技艺的逐渐衰落。在上世纪90年代,广州玉雕厂消失,南方玉雕厂也搬出了繁华的下九路玉器集散地——玉器街,迁至东华西路一个偏僻的角落。至今南方玉雕厂的技师们有些跳槽出来干个体,大部分已退休或转行,剩下真正创作玉雕的只有十几人而已,他们最年轻的也在40岁以上,厂里约有10年都没有新学徒进厂了。
先看材料 再看做工和作者
高兆华分析,由于创作精品付出的时间精力往往与市场价格不成正比,简单打磨抛光的玉器首饰,如玉镯、吊坠、戒指等的利润周期比大型的、带有较高艺术成分的座件时间短,直接造成目前广州玉器行业大多追求简单的首饰而忽略传统玉雕艺术的现状,这将导致广州玉雕技巧的滑坡。
日前记者在华林玉器街亲身感受玉器市场对玉雕大师们的冷落。一进市场,商家吆喝最多的是“正宗A货”,或者是炫耀产地:缅甸的老坑翡翠,昆仑山的羊脂白玉,但没有几个人能说出玉雕大师的名字。
南方玉雕厂副总经理杨雪也无奈地向记者坦陈,目前决定玉雕价格首先还是看材料;其次是看做工;最后才看是哪个玉雕师傅做的。他说,该厂虽然名家辈出,但直到前几年才开始给玉雕大师出鉴定,以证明该作品是某位大师的作品,“不过实际交易中,这种大师的作品并不会比一般工匠高出很多”。
相关标签>>
上一篇: 收藏印章有学问.建筑美术理论
下一篇: 古画鉴定诸要素.建筑美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