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短文《建筑的样子》。文中有独到的见解,值得一阅,并引发联想性的思考。
一般民间所谓的“样子”,有多种含义。这里所说的“样子”,应是指作为形成共识的标准或代表而供人们观摩、学习和模仿的事物。“建筑的样子”,是体现建筑所具有的创意设计,时代印记,艺术美感,独特形态和由内而外与众不同的气质。这些不同时期的优秀建筑,绝大多数都较为集中地屹立在城市中,并成为城市的地标。
城市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悠久,有的甚至长达两千多年。现代城市是由建筑、广场、道路、桥梁、隧道、管线、公园、绿地、河流、滩涂和湿地等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而建筑是城市最主要的支撑点。
城市是人口集聚地,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交易中心,是各层级产业链贯通点,是综合交通枢纽。所有这种存在和发展都源自和依靠建筑物的开发和建成。城市的一切都以人为中心,满足人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活动需求。城市建设从点滴做起,逐成系统。建筑始于单一,汇成群体。由此也就创写了不同地域的人类文明史。
所有建筑物的内在本质是其功能,并由此上升到体现审美的需求,经历岁月的风霜,产生和被挖掘出文化、艺术和美学等特征,流传起人文、时代和有影响力的历史故事。一幢建筑(尤其是优秀建筑),往往就是一段动听的故事。如果说城市犹如一部交响乐,那么,每一幢建筑就是城市在不同时期的音符,奏响着无与伦比的史诗般的乐曲,谱写着城市进程中跌宕起伏、坚忍前行的历史,推动着社会文明的渐进和提高,并指点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城市是最重要的公共全民资产,也是最大最主要的国有资产。城市中一些建筑,特别是大量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人们川流不息,是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实现科学管理、优质运行好城市及与其紧密相连的建筑群体,使其综合效益最大化,真正惠及市民百姓,那么法治、规范、有序和安全等各个方面,应依据实际变化的情况,要不间断地再深化、细化和具体化,这也是当前和今后长时间里亟须进一步解决得更好的重大问题。
城市尤其是超大型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是系统性、交叉性和复杂性等融为一体的。改革开放以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坚持依法治市的道路,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敏锐的眼光和果敢的魄力把握大机遇、描绘大格局、迸发大思路,用实践精神、实战勇气和实际效果,大大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也使城市现代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城市中的各类优秀建筑无论是年久传承的,还是当代拔地而起的,都成为了城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突破性发展以及“元宇宙”崭露头角的背景,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升级建设绿色、环保、韧性、智慧、便捷、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管控风险的城市,这对城市规划先行提出了更高、更务实、更超前的要求,而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求也是实实在在地嵌入其中的,其在空中高低错落有致所形成的城市天际线和在平面科学合理布局所开辟的空间走廊,衬托起城市的坐标和模样,展示着城市适宜的温度和别样的风貌。
无论时势怎样,也无论遇境如何,对城市而言,建筑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时刻让人们能与之对话,即便是在某些艰难时期也不例外。记得果戈里曾经说道:“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每幢“建筑的样子”之间互为依托,又和谐地汇聚、集合,再加上其他各种相匹配的特征要素,往往就自然成为一座“城市的样子”。(沈骏)